巴蜀川剧变脸是中国川剧变脸企业中,目前济南、四川均有现场教学门店,由于很多的学员工作繁忙,无暇来校现场学习,故推出上门学习川剧变脸特色服务。(不收取任何押金、定金、保证金)培训预约热线:13181718239客服热线0531—88662262

郑重声明

你好:欢迎您登录巴蜀川剧变脸官方网站,本学校郑重承诺:全日制授课:专业教学,连锁品牌保证,本校济南、四川、均有分校,保证让学员学到正宗的川剧变脸。学变脸请大家认准,中国巴蜀文化专业川剧变脸培训机构。欢迎广大学员到本学校先参观,满意后在学习,不要轻信网上华丽视频,要眼见为实,参观满意后交费学习川剧变脸艺术,学成可以登台表演为止。巴蜀文化专业变脸服装批发,可根据客户的要求量身定做,品质保证。全球变脸服装批发、货到付款、品质保障。

新闻中心

栏目导航

联系方式

巴蜀文化专业川剧变脸培训学校

华东教学部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蓝翔中路30号时代总部基地四期南区H8-105巴蜀文化川剧变脸

四川教学部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抚琴街道沙湾东二路1号智业世纪加州A座23楼

联系人:黄老师

电话:0531-88662262 13181718239

凡来本学校学习川剧变脸,包食宿;可刷卡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巴蜀文化十问之三:新设施如何不成大包袱

巴蜀文化十问之三:新设施如何不成大包袱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3/12/11 点击次数:1155

12月8日一大早,北川图书馆的期刊阅览室里已经坐了不少市民,查时事新闻,看民声评论,成了老百姓的一大乐事。馆长李春却有些坐不住:“新馆面积变大,服务功能越来越多,现有经费完全不能满足场馆运转的成本需求。我们正在考虑如何拓宽运转管理思路,让图书馆为老百姓服好务。”

    犯愁的不止李春。统计显示,目前我省已建成公共图书馆161个、文化馆20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4268个,数量居全国前茅。近年来,我省进一步强化文化意识,加大投入力度,一大批崭新的文化设施“遍地开花”。新建的文化设施规模大、功能先进、覆盖面宽,却多像北川图书馆新馆一样,面临着运转费用高、管理人员不足等尴尬,如何创新机制让新建文化设施“转”得动、“转”得好?记者进行了调查。 

    本报记者 吴璟

    现状一:运转成本高经费压力大

    今年5月,北川图书馆新馆正式开馆,新馆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是以前老馆的3倍,有期刊阅览室、少儿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地方文献阅览室等近10个阅览室。整齐排列的书架,窗明几净的阅览室,崭新的图书馆成为当地的文化新地标,但让李春没预料到的是,新图书馆的运转却成了一大难题。

    每天早上8点过,图书馆开始开门迎客,一直要持续到晚上6点,馆内近10个阅览室全部免费向居民开放。“只要一开门,就会产生高额的运转耗费。”李春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图书馆平均每个月运转电费(全现代化管理)近7000元,外聘9名临时员工工资近2万,如果再举行讲座、培训、流动服务等公共文化服务,每个月的运转成本将近4万。但是,图书馆一年的办公经费仅1.6万元,专项购书经费仅5千元,免费开放后国家补助经费20万,即便如此,三项经费的合计还不够维持新馆一年的运转。“经费少,人员少,现在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对新图书馆“转不动”的难题,李春也很无奈。

    新建文化设施起点高,规模大,但由于运行成本远远高于以往,其后期运转反而成为了当地文化部门的一块 “心病”,这一现象并非北川特例。近年来,我省各级财政对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虽逐年有所增加,但文化事业经费不足的状况仍较普遍。广安市各级文化馆业务经费全年总计才54万元,人均购书经费仅为0.13元 (全国人均购书经费为0.51元)。面对高昂的运转成本,有的地方为节约开支,一把“将军锁”把门,不少百姓戏称这些文化设施是“生得伟大、活得艰辛、死了可惜”。

    由此,如何突破经费瓶颈成了关注焦点。

    今年11月,根据中央统一部署,省财政厅下达了中央和省级专项补助资金19153万元,专门用于市县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地市级图书馆、文化馆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经费补助标准为每馆每年50万元,县级图书馆、文化馆补助标准为20万元,乡镇综合文化站补助标准为5万元。

    免费开放项目资金将由中央财政承担80%,地方财政承担20%,其中地方承担部分将由省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政府在逐步加大保障力度,但更重要的是,文化单位自身需要学会整合资源,激活内部机制。”省文化厅社文处处长杨红梅坦言,破解新建文化设施运转的经费难题,文化设施单位“伸手”的同时,更需要“举手”,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探索公共文化多元化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对其进行捐赠和投入,拓宽经费来源渠道。

现状二:人手紧缺力不从心

    今年9月15日,巴中市举行图书馆、文化馆开馆仪式,新建“两馆”正式向市民免费开放,从而填补了巴中无市级群众文化场馆的空白。巴中新“两馆”占地11.6亩,建筑面积9700余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图书达10余万册,设各类阅览室7个;文化馆开设培训科目6个,文艺活动室5个。综合型、开放型、现代化的新“两馆”极大地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崭新的合唱排练教室,免费的舞蹈培训教学,还有最新的电子图书……新设施、新机制激发了巴中老百姓享受文化生活的热情,自“两馆”开放以来,平均每天200余人到此参加文化活动。

    “保障老百姓文化权益,就必须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仅要加大‘两馆’的服务量,还要提升服务的质。”巴中市文化局副局长秦渊坦言,以新“两馆”为起点,如何为百姓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是最紧迫的任务,但感到有点力不从心,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人。

    统计显示,巴中市图书馆、文化馆的区域服务人口达385万,但图书馆编制仅8人,文化馆编制仅7人。现有编制人员远远达不到“两馆”免费开放后的人员设置要求。组织文艺活动、举办各类文艺培训班、编辑出版群众文艺报刊……由于服务人口多,工作量大,只能通过编外聘用人员开展工作。但即便如此,目前巴中文化馆仍然仅有音乐、舞蹈类的专业人才,书法、美术、非遗保护、文学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和辅导人员仍然缺乏。

    “没有人怎么开展活动?怎么让文化设施运转起来?”省文化馆馆长张汝宜坦言,人员编制偏少,机构不健全等问题成为制约文化设施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

    统计显示,我省21个地市级图书馆、文化馆,图书馆平均编制为32.6人,文化馆平均编制为30.5人。其中图书馆编制数未达到 20人的有 6个,占28.5%。文化馆编制数未达到20人的有5个,23.8%。全省426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中有65.3%的文化站没有专门的人员编制,34%的文化站只有1个人员编制。仅有5.3%的文化站人员编制达到2人。此外,现有基层文化队伍还存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老化的现象,造成全系统专业人员不专、业务门类不全等的问题。

    近几年是我省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时期。高度重视文化队伍,省政府专门设立了“文化人才专项经费”,省财政把文化人才培训经费列入预算,每年投入经费385万元,切实保障人才培养经费落到实处。而对新建文化设施面临的人手紧缺等新问题,张汝宜建议,“让文化设施转起来,可以借鉴‘引进来’和‘走出去’的他山之石。”

    据介绍,香港艺术馆每年定期面向社会招募一定数额志愿者,到艺术馆做义务解说员,以弥补人手紧缺的不足,并对志愿者进行严格管理。不仅香港,在全国不少省市,将引进志愿者这一机制常态化,为文化设施单位缓解了压力。

    此外,文化设施单位还可以借助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走出文化馆舍,走进社区培养更多群众文艺骨干。在成都,“金字塔”型四级辅导模式让不少新建文化设施“受益”。

    据了解,“金字塔”型四级辅导模式是:以150名各类艺术院校专业教师、专业院团骨干演员共同组成市级骨干群众文艺专家辅导队伍;整合各区(市)县各文化馆群众文艺辅导资源及社会优秀艺术人才,对各区(市)县933名辅导员进行登记造册,形成二级辅导梯队;在此基础上,对街道(乡镇)3799名辅导员进行登记,形成第三级辅导梯队;对社区(村)8475名辅导员进行统筹指导,形成第四级。如今,全成都市群众文艺辅导员超过1.2万人。

    “自从这里的文化站建成后,我们享受的文化生活一点也不比城里人差。”说起新建的成都青白江城厢镇文化站,站长曾绍华如数家珍地说,前年文化站改建,硬件不断提档升级,但是人手不足,服务如何跟进成了他们头痛的事情。通过“金字塔”辅导,镇上的几十名文艺骨干接受培训。如今,文化站内每天组织群众练习合唱、跳坝坝舞的,都是受过培训的老百姓。

建言:政府、百姓、文化单位实现良性互动

    “新建文化设施运转成本高、不可持续,体现出的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从总体上说,一方面有保障不到位的问题,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文化设施单位在制造着比较低下的服务效益。”文化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教授李国新表示,要让新建文化设施转得动,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主导的政府部门必须保障经费、人才、组织等基本资源;相对应的,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文化设施,必须提高自身的服务效益,使政府、百姓、文化设施单位之间实现良性互动。

    此外,李国新还坦言,新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必须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四川提出的实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工程,其实是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走上科学发展之路的保障措施。公共文化也得科学发展,什么叫做科学发展?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按照规律办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是有规律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得有个标准。”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引进社会资金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渐成 “新潮”,特别是江浙一带,社会资金捐赠新建文化设施,并长期投入经费保障其运转。在省内,不少市州文化馆也开始尝试联合企业举办群众文化活动,今年2月,企业赞助绵阳市文化馆少儿合唱团参加在海南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少年儿童合唱节,获得小黄鹂杯奖,这一“联姻”让文化馆减轻了经费压力,更取得了优秀成绩。此外,以企业冠名的书画、图片展览和文化下乡演出也渐渐兴起。“文化单位需要创新工作思路,鼓励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文化项目,争取拓宽经费来源渠道。”杨红梅说。

    如何解决人才队伍问题,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建议,相关部门尽快落实解决乡镇综合文化站人员编制问题,即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至少配备1-2名文化专职人员,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正常开展。实施“人才兴文”战略,建议中央财政专项列支每年为我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地震灾区等地区培养(训)基层文化实用人才,省、市(州)制定“基层文化队伍培训项目计划”,举办基层文化专干培训班:一是要加大对现有技术人员培养力度;二是以机制创新为支撑,解决人才准入资格问题;三是通过志愿者、扶贫等人才项目,加快灾区专业人才输入进程。
 上一篇: 川剧人才培养告急:抢救“戏状元”
 下一篇: 巴蜀文化十问之二:川版书如何赢得大订单
  返回上一页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